当前位置:

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0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留世名言:

1.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

2. 国危主忧,说者成伍,无益于安危也。(在国家危亡、君主忧虑的时候,巧言善辩的空谈之士成群,但对国家的安危没有任何益处。)

3.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所谓统一刑罚,就是量刑不论人们的等级。)

4. 说着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游说的人成群结队,花言巧语、七嘴八舌却毫无实际用处。)

5.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

6. 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有能力的人治理国家,考察国家历史、民风民俗,然后制定法律法规,这样治理起来就畅顺,国家就太平。)

7. 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所以圣人制定法令一定使它明白易懂,愚人智者都能懂得。)

8. 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当天的政务当天处理完的能称王天下,当天的政务到夜晚处理完的能使国家强盛,当天的政务过了夜才能处理完的不免使国家削弱。)

9. 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要想取得天下,先要管理好自己;想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先要战胜自己。)

10. 贤者顺时而变,愚者死守成法。(智慧的人会顺应时局的变化来制定计划,而愚蠢的人总是悖逆合理的时机行动)

11.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思是怀疑行动就不会有成就,怀疑事情就不会有功效。)

12.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13. 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国家的法令应使民众不敢在乡里私斗,而勇于为国而战。)

14.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不可能和小民一起考虑开始时(的决策),而可以和他们一起享受成果,有最高道德的人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取得大成就的人不会向普通人征求意见(或者是不会和普通人一起谋划),所以如果可以强国,圣人们就不会效法过去的成规。

15. 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违反旧的法度的人不一定要予以谴责,遵循旧的礼制的人不一定值得大加肯定。)

16. 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真想不到制定法律的弊病,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17.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愚昧的人对于已成功的事情也不知是怎么成功的,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时就已预见到了。)

18.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19. 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君主贵在多谋善变,国家贵在法制稳定。国家政务繁多,就会被削弱;国君政务精简而不杂,国家就会强大。)

20.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人民地位卑弱就会崇尚爵位,怯弱就会尊敬官吏;贫穷就重视赏赐。)

21.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可杀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用杀人来制止杀人,即使要判人死刑,也是可以的;用刑罚来消除刑罚,即使是动用重刑,也是可以的。)

22. 自古及今,不胜而王,不败而亡者,未尝有也。(打仗不胜而称王天下,打仗失败而不灭亡的国家,自古至今也未曾有过。 )

23. 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必先制其民者也。(过去能控制天下的人一定是首先制服他的民众的人。能够战胜强敌的人也一定是首先制服他的民众的人。)

24. 法平则吏无奸。(指法令公平严明,官吏就不会有奸邪行为。)

25. 治国之难,不在治善,而在治奸。唯有惩恶才能扬善,所以想要根除私斗,惩治凶犯决不能手软。

强弱之势古无定则,天下治道不在空谈。务求国家实力增长,务求激励朝野士气。

元鼎轻重派  2024-04-22  阅读量:532